查看原文
其他

联合国糖尿病日|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秦小健 健康陕西发布 2022-11-26


今年11月14日

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为

“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王养维接受专访时提出建议

“五驾马车”

做好糖尿病人的健康管理

 


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6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糖尿病患者约1.3亿,居全球第一。我国18 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超过28.8%。然而,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 控制率(49.2%)仍处于低水平,另外,还有约4亿国人处于糖尿病前期,90%的人却浑然不觉。相反,患者一旦被确诊则“闻糖色变”。
 
那么,没有症状的糖尿病前期如何知晓?确诊了糖尿病后的健康管理如何做?血糖控制不好会有哪些后果?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是什么?……为帮助患者更好地对抗糖尿病这个“甜蜜的烦恼”,健康陕西发布专门邀请陕西省人民医院王养维主任医师,就广大糖友最关心的问题作权威解答。




秦小健:吃甜食多就会得糖尿病吗?糖尿病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王主任: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组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环境因素如进食甜食多或高热量饮食而运动又少就容易患糖尿病。随着我国近40年来城市化加速、老龄化进展加快、超重及肥胖患病率增加,以及我国人群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上升。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吃的多而动的少导致人体内能量过剩,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肥胖等等疾病。


秦小健:没有症状的糖尿病前期如何知晓?

王主任: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筛查方法为:空腹血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小时血糖


筛查结果正常者,建议每3年筛查一次;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者,建议每年筛查一次。


秦小健: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王主任:尿病的高危人群如下:

1.成年高危人群包括:(1)有糖尿病前期史;(2)年龄≥40 岁;(3)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数/身高米数的平方)≥24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4)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5)缺乏体力活动者;(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8)有黑棘皮病者;(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 mmol/L 和(或)甘油三酯>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14)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如下表 )总分≥25 分。


 2.儿童和青少年高危人群包括:

BMI≥相应年龄、性别的第85百分位数,且合并以下3项危险因素中至少1 项:母亲妊娠时有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有糖尿病史;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



秦小健:妊娠期的“糖妈妈”血糖控制不好会产生什么后果?

 王主任:我国孕妇高血糖患病率平均为17.5%。妊娠期的“糖妈妈”血糖控制不好对母子均有短期危害及长期危害。研究发现糖尿病对母婴的不良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妊娠期。

 
短期危害:

糖尿病容易伴发多种代谢紊乱,影响孕妇正常妊娠及分娩过程: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蛋白尿、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流产、早产、羊水过多、首次剖宫产、产后出血、感染等。

 

糖尿病影响胎儿宫内正常生长发育及娩出:胎儿畸形、巨大胎儿、胎儿发育异常、高胰岛素血症、胎死宫内;新生儿可以出现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产伤甚至死亡、缺血缺氧型脑病。

 
长期危害:


妊娠合并糖尿病影响母亲及子代的未来健康,母亲未来患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子代未来患糖代谢异常、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及认知障碍等疾病的风险亦明显增加。



秦小健: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王主任:糖尿病预防要在一般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对糖尿病防治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限盐、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社区人群整体的糖尿病防治意识。对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血糖筛查,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并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秦小健: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也会发生低血糖?

 王主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为饮食、运动不当等因素或降糖药物过量均可能发生血糖过低现象。低血糖可导致不适甚至生命危险,也是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应该引起足够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知道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预防对策,具体如下:


1.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则相应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


2. 呕吐、腹泻:呕吐、腹泻可使机体能量摄入减少,从而诱发低血糖。如果患者有呕吐、腹泻等表现,需及时治疗并调整降糖药的剂量,同时加强血糖监测。
3. 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4.运动增加: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预防低血糖发生。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增加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
6.肝、肾功能不全: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低血糖,与肝、肾功能不全引起纳差及糖异生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
7.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的应用: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可诱发低血糖,故使用这些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做好血糖监测。患者如出现低血糖,应积极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
8.血糖控制目标过严: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因此,对有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除调整治疗方案外,还应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9. 糖尿病患者应常规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10. 自我血糖监测和持续葡萄糖监测是评估疗效和早期识别低血糖的重要工具。夜间低血糖常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此类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


秦小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健康管理?

 王主任: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患者的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糖尿病控制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致力于临床、教育、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照顾,可促进患者不断掌握疾病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心理和社会行为方面都有明确的益处。拥有更积极的态度、更丰富的糖尿病知识和较好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更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掌握好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测,并要定期到医院行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筛查。


秦小健:糖尿病患者什么情况下应该打胰岛素,打胰岛素会成瘾吗?

 王主任: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在某些时候,尤其是病程较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施。以下患者也需要胰岛素治疗:


(1)新诊断T2DM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首选胰岛素治疗。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和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后,再根据病情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2)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分型困难,与1型糖尿病难以鉴别时,可首选胰岛素治疗。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确定分型后再根据分型和具体病情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3)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通常经足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3 个月后 HbA1c仍≥7.0% 时,可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4)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打胰岛素不会成瘾!


秦小健: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是什么?

 王主任:糖尿病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同时可能伴有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各种血管和神经并发症与合并症,所以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治疗,包括血糖、血脂、血压、血粘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治疗以及心、脑、肾、眼、血管的评估与相应治疗。


编辑:韩清芳  秦小健  舒云  君辉

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


往期回顾

省卫健委七颗“心”办10件实事  帮扶韩岔实现乡村振兴

世界心脏日|心脏骤停!专家教你急救“三因三法”    戳视频→

世界狂犬病日|死亡率几乎100%!戳图了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